我的AI编程之路:从早期探索到深度体验
对用AI辅助开发这件事情,我应该属于最早的一批人了。
初识AI:GPT-3.5时代(2023年初)
23年初GPT 3.5震惊了一大批人,然后大家开始尝试各种能利用大模型完成的工作。那段时间,我恰好是大四,在做毕业设计。于是,我便利用GPT辅助我完成了部分毕业设计的Java-CRUD代码的编写、的论文的编写和优化,开始步入AI辅助工作的阶段。在未来的几个月,我一直是GPT-Plus会员。
第一款AI编程工具:GitHub Copilot
又过了几个月,具体几月份记不得了,大概是 3 月份,第一款AI辅助编程工具出世:Github-Copilot。他最大的作用是代码补全,然后就是把聊天框搬入了IDE中。就这个代码补全的功能,也是深深震撼了我,我发现在写了一半代码后,Copilot能学习我之前的代码逻辑,并用相同的代码风格提示后续的代码。Copilot确实是很好用,在之后几个月出的Qwen的插件还没有当时的Copilot好用。在闲鱼买了2年的Copilot会员,以至于一年多以后Copilot提供更强的编程插件、更多模型时我还是能体验。可惜的是,后来因为我用Copilot接入RooCode,会员被取消了。
平稳发展期(2023-2024年中)
在23年到24年中这段时间,我都是在用Copilot补全+GPT网页版写一些简单的代码和SQL。
AI编程爆发前夜(2024年底)
在24年底,AI编程开始预热了:Claude3.5发布、Cursor逐渐走入大家的视野、氛围编程的概念开始…
深度体验Cursor(2024年12月)
我是在24年12月份开始体验Cursor的,那时我的工作出了一些问题,导致在家了一段时间,在家无聊想做一个副业的项目,正好那段时间Cursor开始兴起,于是那个项目从0都是用Cursor开发的,模型使用的Claude 3.5。
当然使用的时候也遇到了很多问题,比如一个页面要修改很多次才能满意、一个逻辑修改很多次也不行只能删除代码重新开发。即使这样,也让我对AI编程感到兴奋并抱有很大的信心和期待。
百花齐放的2025年
在25年,就是各家各显神通了。AI工具已经达到了几十上百个。比较有名气的也有一二十个。
聊一聊我使用过的AI编程工具
1. GitHub Copilot - 起步很早,后知后觉
起步很早,但后知后觉,Copilot最初已代码补全出名,但后面没有什么突破性的更新,直到Cursor大火,才后知后觉的推出类似Cursor的氛围编程。但当时尝试之后还是弃用了,即使我有会员。一个是代码替换的UI错误较多也不好用;另一个是生成的代码没有Cursor好。
2. Cursor - AI-IDE先驱者
出圈最早、前期最火的AI-IDE。但后面不断遇到对手,首先是被 Windsurf 挑战,后面又被Claude Code大败。当然最重要的是Cursor改变了他的计费方式,会员由次数(500)变成了现在的Token收费。导致一大批人弃用。我买过几个月的Cursor会员,现在是早就弃用了。但Cursor还是一个不错的IDE,其代码补全能力也被认为是比较好用的,UI页面也是最舒服一个。
3. Windsurf - 替补新星
曾被视为Cursor第二,并且他有一些自己独特的优点,属于冉冉升起的新星。但被资本家耍了一通、被CEO背刺,现在很久没有听过关于Windsurf的信息了。
4. Cline - 开源利器
Cline还是很不错的一个AI插件,出圈是因为开源+支持自定义大模型API,并且效果也是不错的。我认为Cline是和Cursor、Claude Code这类主力开发的工具不同,对其的定位是编写临时脚本、询问/分析一些关于项目的问题。
5. RooCode - Cline增强版
RooCode是Cline的一个分支,增强了一些能力,最突出的是预制了几种模式,很多人的体验也是不错的。我常用的就是RooCode,当然定位也是和Cline一样。
6. Augment - 强大
很多人对 Augment 的评价很高,甚至超过了Claude Code。大概在四五月份开始,我的主力就是Augment,曾密集使用了两个月。他的特点是每次对话他能很详细的去分析文件、解决问题、进行测试、编写文档。并且有一个备受好评的功能:增强提示词。RooCode等其实也有这个功能,但和Augment比就差多了(现在差距变小了),他对提示词的增强一个是能根据上下文和项目代码来增强;第二个是增强后的提示词十分的详细,需求、限制、实现方案很全面。但也有一个我不喜欢Augment的地方:每次他修改、新增的内容太多了、太重了,并且大模型并不能完美的跟随提示词,那么会导致他生成大量的内容之后,让我实在没有兴趣去阅读、审批,那么就会导致最终的功能逻辑和自己的想法出现很大的差距,需要大量返工。但总的来说,Augment绝对是能排在前几位的。
7. Trea - 性价比较高
我接触Trea也比较早,刚出的时候就做了测试,但最初给我的体验实在糟糕,以至于我有点讨厌他。后面几个月从来没有再去用过。直到有位新同事用trea做主力开发工具,并且他的反馈还不错,于是我又试了一下,那时是Trea刚推出SOLO模式。试用了一个月,3刀。我感觉还不错,虽然和Cursor有一点差距,但不大了,并且价格美丽、也是按照次数收费。但一个月之后我没有续费,因为觉得trea还是稍差一些。
8. Claude Code - 王者打工仔
我并不是第一批接触Claude Code的。一方面是因为价格较高,另一方面是我当时正在使用Augment,并且认为效果不错。Claude Code一开始的呼声并不高,我也没有太在意,但后面就开始不对劲了,越来越火、越来越火。各种Claude Code用法、概念层出不穷,全网热议。
这时我也坐不住了。由于Claude Code价格确实较高,我先用modelscope体验了几天,用的是ChatGLM 4,效果也还不错,也体验到了终端式的编程工具的优点。
犹豫几天之后,花了400大洋上了一个拼车。好巧不巧,那段时间正好是Claude Code频繁出现问题一个月,降智问题也比较严重。但总的来说我了解了CC的能力边界。虽然没有吹的那么强,但也是前三之列了。
我现在使用的是GLM 100元的编程套餐,综合来说我认为还不错的。GLM的速度超快(最近一周比较慢,不知道为啥)、价格超低。
9. Codex - 严谨的专家
OpenAI的反击之作,也是OpenAI对进军AI编程的一个重大突破。大家认为 Codex 最好的是逻辑严谨。一个问题,codex会仔细的搜索、分析很多文件,再给出一个非常严谨的结果,和Claude Code相比:一个是严谨的研究员,适合做研究型工作;一个是活泼的打工仔,搬砖砌墙还是不错的。
10. 其他工具
最近新出了一些国产IDE,阿里出了两 还有Cli工具、腾讯也出、甚至快手兄弟也出。但我没做测试,虽然时不时看到一些吹他们的文章。到不是瞧不起,只是没有兴趣体验了,感觉现在使用的工具已经不错了,再去体验刚出的、没怎么经过市场检验的工具,浪费时间。
我目前的工具组合
主力工具
Claude Code (GLM 4.6) + Codex
- **
Claude Code(GLM 4.6)**:大部分时间使用Claude Code做代码编写,GLM 4.6写代码性价比很高,但有时会出现指令跟随差、逻辑差、BUG找不出来的情况。 - **
Codex**:用于分析逻辑较复杂的代码、解BUG。
辅助工具
- **
RooCode**:有时候会用 - **
Augment**:有时候会用
网页版工具
- **
Gemini 2.5Pro**:系统设计、问题分析、日常